-->
梅东益-抖音百科
梅东益(1838-1903)是清朝晚期淮军著名将领,出生于安徽怀远县兰桥梅郢人。他身材魁梧,面庞黝黑,性情刚烈,膂[lǚ]力过人。梅东益戎马生涯长达四十年,戡[kān]定祸乱,造福民众,作战机智勇敢,身先士卒,逢战必争当先遣队、敢死队,战功卓著,受到光绪皇帝、李鸿章的青睐和重用。他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率淮军六营抵天津抗争。梅东益死后,光绪皇帝御敕为其在沧州修造梅公祠以示纪念,李鸿章也褒奏其“朴实精勤,调度有方,遇事能知大体,才可独当一面”。英国蓝皮书则称“(东益)为中国武将有卓识之员”。英主爱德华赠挽联颂东益:“数十年德被生民,五大洲恩称父母。”评价之高,实属罕见。 简介
名东义、东益,农家出身。梅身材魁梧,面庞黝黑,性情刚烈,膂力过人。相传,同治元年(1862年),梅赌博输光家产,离家出走,投军从戎,发誓不混出人样不回家园。民国《沧县志》人物传和《说古道今话沧州》载:梅东益以武生投效淮军,随李鸿章部攻克江苏省城苏州及太仓、江阴、无锡、金匮等州县。叙功以把总尽先提拔。同治三年(1864年),随江苏巡抚李鸿章攻破镇江、吴江、常州,又攻克浙江湖州府城,继而率部力扫平湖、乍浦、海盐等太平军营垒。梅东益作战机智勇敢,身先士卒,逢战必争当先遣队、敢死队,战功卓著,受到李鸿章的青睐和重用。同治四年(1865年),梅东益随李鸿章乘海轮北进,转战江苏、河南、山东等省。“积功存擢[zhuó]副将加总兵,衔赏著勇巴图鲁名号,署山海路游击。”清军扫平太平军后,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天津河间为直东交界处,土匪出没,最难治理为由,令梅东益统淮军乐字营驻河北沧州一带。梅 东益的乐字营时辖步队四营,炮、马队各半营,勤勇卫队二班,官兵2270人。是时,梅东益悉力巡防,捉拿劫匪数百起,剿灭匪巢数处。山东省海丰县五营村毗邻河北,匪盗猖獗[jué]。梅东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乘大年初一雪夜,率官兵突然袭击,予以全部剿灭。 梅东益在沧州为官期间,还做了不少善事。民国《沧县志》赞其“在沧设义塾,平道路,立粥场,施医药”。凡有益于民生者无不支持和捐助。因率部剿平热河(承德)一带匪徒有功,梅被清政府以提督记名。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又被朝廷补授贵州提督,仍统领淮军驻扎沧州。此时,列强对中国虎视眈[dān]眈,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民族矛盾、民众与洋教的矛盾日益激化。涞 水义和团焚毁洋教堂,惩处传教士和信徒的事件发生后,县令带领亲兵马队镇压大败而归。总督裕禄令淮军右翼统领梅东益,督同副将杨福同等率兵助剿。义和团中途设伏,大败清军,击毙杨福同。梅东益变换策略,设计进行诱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淮军将领聂士成率部参战。在天津战役最艰难时刻,继淮军将领、蒙城人马玉昆驰援之后,梅东益率淮军六营抵津,天津守军士气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