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建

北魏时期并州刺史
叔孙建(365年—437年),代郡人,北魏将领。原姓[zhān],姓名原译乙旃幡能健。《宋书》称其为涉归幡能健、乙旃眷。北魏初年重要将领,多次参与进攻南朝宋的战事。叔孙建少时以机智勇敢闻名。道武帝贺兰部时,叔孙建常随左右。登国初年,任外朝大人,与安同等十三人轮流掌管各项事务,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早年跟随秦王拓跋觚出使后燕,经六年而回,任为后将军。不久,任都水使者、中领军、龙骧将军并州刺史,封安平公。后因事免职。天赐六年(409年),明元帝即位,思念叔孙建的功勋,于是任为正直将军、相州刺史。后统领公孙表等讨伐刘虎,斩首一万、俘获其众十万余人。后调任广阿镇将、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楚兵将军、徐州刺史,率众从平原渡河,攻取青州兖州各郡,因功赐爵寿光侯,加授镇南将军。叔孙建与长孙道生河南进攻打刘宋,大败[yǎn]州刺史竺灵秀,斩首五千多级,太武帝因叔孙建威名震撼南方,为宋畏惧,授任其为平原镇大将,封丹阳王,又加授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后以轻骑截断宋军的前后之路,焚烧谷物草料,断其运粮道路,因此安颉等人得以攻下滑台。叔孙建为人沉实机敏,又多智谋,行军征伐时也是出谋划策的人。他治军清整,号令严明,而且礼待贤士,很得边民称颂。太延三年(437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太武帝拓跋焘深感可惜,赐谥号襄,安葬于金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叔孙建,代郡人,其父叔孙骨,为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母亲王太后所抚养,和皇子同等对待。叔孙建年轻时以机智勇敢闻名。道武帝拓跋[guī]前往贺兰部,叔孙建时常跟随左右。登国初年,任命叔孙建为外朝大人,和安同等十三人轮流掌管各项事务,参与军队国家大事的谋划。跟随秦王拓跋觚出使后燕,经过六年才返回。被任命为后将军。不久,担任都水使者,中领军,赐爵安平公,加授龙骧将军。外出任并州刺史。后来因公事免职,守护邺城园池。
天赐六年(409年),明元帝拓跋嗣即位,思念叔孙建从前的功劳,于是任命叔孙建为正直将军、相州刺史。饥饿的胡人刘虎等聚集党羽反叛,公孙表等人被刘虎打败。明元帝赐给叔孙建以前的封号安平公,统领公孙表等人去讨伐刘虎,斩首一万多级。其余的人逃跑,投进沁水而死,河水为之不流,俘获他们的部众十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