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琬

东汉末年大臣
黄琬(141年-192年),字子琰。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北)人。东汉中后期名臣,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1][2]
黄琬人任五官中郎将时,受到光禄勋陈蕃的敬待。黄琬和陈蕃共同选举贤才,此举侵害了权贵的利益,黄琬因此遭禁锢近二十年。灵帝光和(178年~184年)末年,太尉杨赐举荐黄琬有治乱之才,因此朝廷征召其为议郎,出任青州刺史,迁任侍中、尚书。中平五年(188年),朝廷任命黄琬为豫州牧,因功被赐爵关内侯。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掌权时,征召黄琬入朝为司徒,不久迁任太尉,进封阳泉乡侯。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召公卿商议迁都长安,遭黄琬及司徒杨彪、司空荀等人反对。初平三年(192年),黄琬埋伏诛杀了祸国殃民的董卓,董卓部下杀害黄琬,时年52岁。[1][2][3][4][5]

人物生平

早而辩慧

黄琬字子琰,籍贯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北)。少年时丧父,自幼聪慧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