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胶虫吸取寄主树树液后分泌出的紫色天然树脂。
紫胶的使用已有2000~3000年的历史。印度梵文经《阿闼婆吠陀》中有关于紫胶虫、紫胶和紫胶用途的记述。3世纪,中国西晋张勃著《吴录》中详细记载了紫胶在医药方面的用途。17世纪,印度开始向欧洲出口紫胶。[1]1956年,中国开始紫胶工业化生产。80年代,中国云南省紫胶产量占全国紫胶产量85%以上。[5]中国的紫胶产量占世界的10%,其中紫胶漂白胶产品在浙江、上海、江苏、广东、湖北、四川等地广泛应用。[4]2017年世界紫胶年产量仅有2万~3万吨。2019年中国紫胶产量为6549吨。[1] 紫胶主要含有紫胶树脂、紫胶蜡、紫胶色素及少量杂质。[1]紫胶为紫红色固体,略带透明,质脆而硬,无臭、无味、无毒,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氨水、松节油、纯碱或其他碱类溶液。粘着力强,绝缘性好,防水、防潮、耐酸。[2]其应用于军事工业领域、民用工业领域等。[3]将紫胶原胶加工后可制得颗粒胶、片胶和漂白胶。[1][6] 历史沿革
紫胶的使用已有2000~3000年的历史。印度梵文经《阿闼婆吠陀》中有关于紫胶虫、紫胶和紫胶用途的记述。3世纪,中国西晋张勃著《吴录》中对紫胶的记载为:“昆虫产物,人折漆以染絮物。”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紫胶在医药方面的用途。17世纪,印度开始向欧洲出口紫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