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那巴鲁山(英文名:Mount Kinabalu[1],马来语:Gunung Kinabalu[2]),又译基纳巴卢山、金乃巴罗山,[3]在某些地区译作神山、中国寡妇山,[3]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克罗克山脉东北端,在沙巴京那巴鲁国家公园内,[2][5]海拔4095米[a],是喜马拉雅山脉和新几内亚之间的最高山峰。[8] 京那巴鲁山主体为上新世花岗闪长岩穹隆体,是深成岩基数百万年前从地壳深处涌出地面形成的巨大的山丘。[2][6]京那巴鲁山的地貌被认为是中上新世准平原,呈拱形,深度切割。[5]主要有6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锯齿形山峰,其中主峰罗氏峰海拔4101米,峰顶岩石裸露,富片状节理和裂隙。海拔3650~3800米以上有更新世冰川遗迹如冰斗、冰盖和冰谷等。[2]京那巴鲁山气候梯度从热带低地、山地雨林、热带山地森林、亚高山森林到高山气候,变化明显;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在高海拔地区变得温和,气温最低时偶尔夜间会发生霜冻。[9][5] 京那巴鲁山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之一,已确认的植物有5000到6000种,鸟类有326种,哺乳动物有100多种。在这些丰富的野生动物中,不乏著名的物种,如巨大的大花草和长鼻猴。[5][10]1964年,京那巴鲁山国家公园成立;2000年,京那巴鲁山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5]京那巴鲁山国际登山比赛一直是沙巴的标志性活动之一,登山者在登顶京那巴鲁山时可以选择两条路线,一条是受欢迎的标准拉瑙步道(Ranau)路线,另一条是人迹罕至的哥打毛律步道(Kota Belud)路线。[11][12] 名称由来
京那巴鲁的名字来源于当地部落的词语“Aki Nabalu”,意思是逝者灵魂的安息之地;当地人认为这座山也是以一位名叫阿基纳巴鲁(Aki Nabalu)的神的名字命名的,他与另一位神奥杜纳巴鲁(Odu Nabalu)共同守护着这座山。[13]京那巴鲁山又名神山,同时也被当地人称为“死者的圣地”,没有经过祭灵仪式,是不可登上山顶,以免冒犯先灵。在另一个民间传说中,京那巴鲁山还被叫“中国寡妇山”。[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