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象雄王国

吐蕃之前在西藏高原的部落国家
古象雄王国,是早于吐蕃之前在西藏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国家。象雄,意为“大鹏鸟之地”,汉史记载“单同”,是西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地域辽阔且位于交通要道的古象雄,被称作“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其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域都有过交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象雄成为古丝绸之路驿站的先天优势[1]
象雄在公元前10世纪就已在西藏高原崛起,早于吐蕃与唐朝建立关系[1]。第一代象雄王名叫车为塞杰夏尔京,目前仅有这一位象雄王的记载[2]。在公元6-7世纪,象雄已是以牧为主,兼有农业。古象雄王国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传统土著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和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其疆域包括了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和青海四川的一部分、以及西部的克什米尔拉达克。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八世纪时,象雄被吐蕃灭国。此后,象雄王国和文化突然消失,其文字文献、宫殿遗址等至今无从考证[1]
据苯教文献的传统说法,象雄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里象雄,中象雄和外象雄。古象雄在古时称为大羊同,跟据汉文史料等记载:“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胜八九万”。藏史《本教源流》记载:“象雄与西部克什米尔相连,北接于[tián]雪山及松巴黄牛部之静雪地区(青海西南地区),南抵印度尼泊尔。”汉藏两史所载象雄地域基本一致。但象雄东接吐蕃,以何地为界,汉史记载不明,藏史《佛法铁注》补充这一疑难载道:“象雄与吐蕃,以后藏卡日阿为界,藏西北大片地方皆为古象雄之辖区”。象雄分上中下三区,上区以沃姆隆仁为中心,中区以嘉卡瓦皎为中心,下区是穹窿银城为中心。象雄下区又分三部分:按藏史记载,象雄分上中下三区,上区以琼垄为中心,中区以当惹达郭为中心,下区为松巴林格静修六区。汉文史料则分象雄为大小羊同,将松巴林格静修六区列为独立国[2]
由于“古象雄文明”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2013年7月,“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课题[3]。2023年,由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参与实施的“古象雄文化遗产调查及抢救性保护研究项目”在西藏自治区丁青县孜珠山(外象雄中心)启动[4]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