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古城

AAAA级旅游风景区
上津古城,地处鄂西北边陲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西北部的上津镇,与陕西漫川镇接壤,[1]南临汉江,北依秦岭,是中国现今保存完好的四座县级古城之一,是明清时期遗址。[2][3][4]古城呈靴子状,周长1.24公里,四方各有一个城门。[2]
上津建县始于三国曹魏时期,期间曾14次建县,6次设郡,2次置县。[2]唐朝,上津是天子渡口,有着庞大的古建筑群,但在宋朝,这些建筑毁于战火。[2]现存上津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开国初,后来被毁;明正德年间得以维修;清顺治七年、嘉庆七年均对古城做过修复。[2]上津镇原名上关县,1947年降上关县为上津镇,并入郧西县[2]
上津古城拥有闹火龙、竹编艺术和刺绣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3]素有"朝秦暮楚"之称,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1]2007年,上津古城被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它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5]

建设背景

古城周长1236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城墙高约7米,呈梯形,为青砖砌成。现存城池为嘉庆七年修建,位于明代故城遗址以北。南、北、西方各有一个城门,西南一角还有为方便百姓劳作而开的角门称为小西门。上津古城位于十堰、安康、商洛三市连成圆的中心,与陕西省山阳县漫川镇毗邻,福银高速路穿境而过,金钱河由北至南通达汉江,素有“秦楚咽喉、天子渡口”之称。上津古城是全国仅存的四座县级古城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古城。自三国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上津首设平阳县至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先后14次建县,6次设郡,2次置州。饱经沧桑的上津古城、古风犹存的山陕会馆、飞檐斗拱的明清老街、典雅别致的天主教堂、玉皇滩边的天子渡口……无不印证着上津的古老与悠久。朝秦暮楚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上津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民族英雄岳飞、农民领袖李自成、“白莲教”义军首领王聪儿曾在此屯兵血战。民主革命时期,李先念、徐向前、贺龙、刘华清、程子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上津播下革命火种。1947年11月,在上津诞生了湖北第一个县级民主政权——上关县民主政府;1998年,上津被列为湖北省重点边贸口子镇;2007年5月,上津镇被国家建设部、文物总局授牌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入列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