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典球

原湖南省省政协常委
曹典球(1877—1960),字籽谷,[1][2][3]号猛庵,湖南长沙县黄花镇人,著名的教育家[4][5][6]曾任任湖南高等实业学堂(今中南大学前身)监督(1908-1912),湖南大学校长(1931.3-1932.10)。[7][8][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0][11][12]担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省政协常委、省文史馆副馆长等职。[13][14][15]有《猛庵诗文集》行世。[16][17][18]

人物生平

曹典球,字籽谷,号猛庵。1877年7月29日出生,湖南省长沙县人。家境贫寒,其父以缝工为业。曹四岁丧母,过继给远房伯父为子,六岁入私塾,后随养父学经史辞章。1895年在长沙应试举秀才
曹青年时思想活跃,追求维新思潮,立志救国,曾在湖南当时有影响的刊物《湘报》多次发表具有新思想的文章。后入湖南时务学堂读书,其文章为主张变法维新的湖南巡抚陈宝箴学政徐仁铸赏识。1898年举荐他应试北京经济特科,名列第一。此时,曹得识谭嗣同唐才常严复等人,书信来往甚密,投身戊戌维新运动,撰文倡导新学,主张“维新自强”以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中国。百日维新失败后,曹藏匿山中,经多方斡旋,出两百金才免于难,1900年7月,唐才常在武汉起义失败遇难,湖南巡抚俞廉三郴州官府将曹逮捕。后得州官任国钧、防营统带徐先发为其掩护,方得以脱险。
1903年,曹任浏阳县立小学堂总教习。1904年,少年同窗好友熊希龄荐他为湖南西路师范学堂教习,兼常德府中学堂敦习,随后又到湖南高等实业学堂以及衡阳长沙等各中学任教。执教之余翻译了日本崛田璋左的《外国地理讲义》。同时曹还编写了《朝鲜史》《安南史》《缅甸史》等书,被优级师范和中学使用,解决了当时学校史地课缺教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