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晶巴丁鱼-抖音百科
水晶巴丁鱼属鲶形目,原产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江河湖泊中,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养殖优良品种。该鱼外观美丽,鱼苗呈粉红色,成鱼颜色变浅,外表和广东西江黄骨鱼极其相似;肉质鲜美、无小刺;喜群集,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性活泼,常上浮水面,能在空气中呼吸,对低氧的耐受能力强。生长适温为20℃~30℃,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差;当水温下降至14℃时,活动减少甚至停止摄食,水温超过35℃时摄食减少。水晶巴丁鱼食性杂,生长快,当年鱼苗每尾就可生长到1公斤~2公斤。主要食水生昆虫、各种腐败动物尸体及植物碎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食用豆饼、米糠、玉米、鱼粉等配制的人工合成饲料。 形态特性
水晶巴丁鱼体侧扁,略呈纺锤形。头较小稍扁,具2对须。腹鳍基部和肛门之间的中央线上无皮质棱突。背鳍位置在腹鳍上方,无第二背鳍,背鳍具一硬棘。胸鳍各具一带锯齿硬棘。臀鳍较长,具28-32鳍条。脂鳍小,不与尾相连。由于其生活环境不同,其体色也不同。该鱼体幼稚期身体半透明微红色,体长到10厘米时呈淡红色,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淡红色转变为粉红色,成鱼为亮银白色,背对背部及各鳍稍带粉红色,甚为美观,该鱼体型和游泳姿态优美,除作为优质食用鱼外,并可作为观赏鱼蓄养。 生活习性
水晶巴丁鱼是热带、亚热带鱼类,耐寒能力与罗非鱼相当。喜集群,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性活泼,常见跃于水面。鳔内密集分隔为大量泡状的呼吸小室,并高度毛细血管化,为重要的呼吸器官,能在空中呼吸。对低氧的耐受力强,养殖的鲤科鱼类严重浮头时,其仍能正常生活,能长期在污水中栖息生存。但该鱼对低温耐受能力弱,生长适温为23℃-30℃,水温超过35℃摄食减少,水温13℃时活动减少并停止摄食,致死温度8℃-11℃。该鱼对水质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肥水或瘦水皆宜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