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从云

清末民国军事将领
施从云(1880年4月25日—1912年1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城沙子岗村,字燮卿,毕业于保定将弁学堂,前北方革命军政府总司令。[1][2][3]
1900年,施从云弃农从军,加入天津镇台吴化纯部。1904年,施从云进入保定将弁学堂。1905年毕业后,施从云加入北洋第五镇任排长,继升队官、督队官,驻奉天新民府因多与思想激进的官兵交游,遂为第五镇中的活跃分子。后与王金铭冯玉祥等结识,并联合6名下级军官,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以读书研究军事为名,秘密鼓吹革命。1911年秋,施从云为参加永平[a]秋操,由新民调驻滦州[b]武昌首义爆发后,施从云与一营管带王金铭、同盟会代表白毓昆、第八十标三营管带冯玉祥秘密商议响应计划。1912年1月2日,施从云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被举为总司令。旋即组织力量,拟攻天津,由于误信伪电而等待秦皇岛登陆的援军,迟未出发。继而改变计划,会攻北京。1月5日,他与清军在雷庄激战。几个小时后,清军假装停战议和,他与王金铭进入清营谈判,结果被逮捕并遇害,时年32岁。1925年,国民政府追授施从云为上将[1][2][3]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施从云1880年4月25日出生于安徽桐城县城沙子岗村。早年施从云的父亲经常向他讲述桐城先贤方苞刘大櫆姚鼐张英父子等硕儒大哲的传说,受家庭环境施从云从小就养成了忧患天下、正直耿介的品格。少年时期,施从云进入私塾读书。在读书期间,施从云读古文,读太平天国的书籍,读姚莹的《东槎纪略》。桐城的历史和众多的文化名人、爱国志士,特别是姚莹等人反抗侵略的斗争,给他以深刻的影响。他立志要向他们学习,做一名有所作为的人。后来,施从云因家境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回到家中帮助父母干农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