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贝-抖音百科
鸟贝(英文名:Egg cockle[1]),别名为鸟蛤,是一种大型、深水埋栖的双壳贝类,它的足部肌肉发达,并能时常用足从海底飞跃跳起运动,故名鸟蛤。[3]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帘蛤目(Veneroida)、鸟蛤科(Clinocardium)。[1][2]鸟蛤科约有250种,[4]在中国近海已报道有35种。[3]中国常见鸟贝为加州扁鸟蛤,贝足颜色浅黄,中文俗称黄鸟贝,日本常见鸟贝为滑顶薄壳鸟蛤,贝足颜色紫黑,中文俗称紫鸟贝。[1] 鸟贝贝壳圆形,有螺纹,直径1—23厘米,形成相对球形的双壳。鸟贝掘洞埋于沙或烂泥之中,通过突出的虹管吸水滤取食物微粒。[4]鸟贝大多生活在潮间带和大陆架的范围之内。[3]鸟贝喜埋潜于有机质丰富的软泥底质及泥沙底质,埋栖深度为10~20cm。[1] 鸟贝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很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3]是内湾渔业增养殖的重要品种。[1]日本于1976年研究鸟贝人工苗种繁殖技术,至1987年获得成功,培育出壳长10mm的稚贝25000个进行放流增殖试验。1992年,苗种培育技术有所突破,鸟贝苗种趋于稳定,鸟贝的增养殖生产取得快速发展。在中国,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徐应馥、李成林等于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国内进行了鸟贝的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研究工作,并被列为农业部“八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经5年的试验研究,被专家鉴定为“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1] 分类
鸟贝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帘蛤目(Veneroida)、鸟蛤科(Clinocardium)。[1][2]鸟蛤科约有250种,[4]在中国近海已报道有35种。[3]鸟蛤科常见的有3个种:滑顶薄壳鸟蛤(Fulvia mutica)、细刻饰线鸟蛤(Nemocardium Samarangae)、加州扁鸟蛤(Clinocardium californiens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