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交不亲和性-抖音百科
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同一植株上的雌雄两性器官和配子均正常,因受自交不亲和基因的控制,自交或系内交均不结实或结实很少的特性。这种特性是作物在长期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其作用是避免自花授粉,促进异花授粉,保证物种生存与繁殖的一种生殖特性。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有甘蓝、黑麦、白菜型油菜、向日葵、甜菜、白菜和甘薯等。[1] 自交不亲和性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禾本科、豆科和茄科等植物中,其中十字花科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最为普遍。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甘蓝型油菜是常异交作物,一般是自交亲和的,但也有不亲和植株。1960年,瑞典首次发现了甘蓝型油菜中的自交不亲和现象,并找到了19株自然异交率达100%的自交不亲和单株。[1]2000年,中国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在甘蓝型油菜和白菜杂交后代中发现自交不亲和植株,并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211、271等品系。[2] 简介
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保证了遗传多样性,有利于进化和适应环境。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育种家开始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种,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做母本,与其他自交不亲和系、自交系或正常品系进行杂交,既避免了去雄操作,省时省工,又可以通过远缘杂交获得杂种优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科学家利用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机制育成了甘蓝型杂交油菜,大幅度提高了油菜产量和品质,在甘蓝、大白菜和萝卜等蔬菜育种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