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盩厔县-抖音百科
盩[zhōu]厔[zhì]县(读作“周至县”)[1],县名,西汉武帝置,位于今陕西周至县东终南镇,以“山曲曰盩,水曲曰厔”而得名[2]。东汉废,北魏复置,北周天和二年(567年)移治今陕西户县西北,建德三年(574年)移治今周至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宜寿,至德二年(757年)复为盩厔县,属京兆府,后隶凤翔[3]。 盩厔县自周秦始,至宋以前,一直属京畿[jī]之地。盩厔县有老子讲授道德经的“天下第一福地”楼观台,白居易写就千古绝唱《长恨歌》的仙游寺,有华夏第一正财神赵公明故里的赵代村,有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的理学思想家李颙[2]。 1964年9月9日《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为减轻群众和儿童学习使用文字时的负担,国务院批准我省14个生僻地名改为常用字”这一重大消息,其中就把“盩厔”改为了“周至” [4]。 资料信息
隋大业三年(607)属京兆郡。唐武德三年(620),盩厔属稷州。贞观元年(627)废除稷州,盩厔县同属雍州。贞观八年(634),复置稷州,盩厔又属稷州。大足元年(701),撤销稷州,盩厔又属雍州。天宝元年(742),更名盩厔为宜寿县,属雍州。至德三年(758),改宜寿县为盩厔县,属京兆府。乾宁二年(895),盩厔属乾州。天复元年(901),盩厔改属凤翔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