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昌檀

俞昌檀
俞昌檀(1892~1957)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生于福清融城西园村。父其兰,清末任县学官,因见吏治腐败,辞官归田。兄弟3人,昌檀居次,姐妹1人名琼英。昌檀少时即参加劳动,以助家计。13岁时,父病逝,一家5口生活重担压在年幼的昌茂、昌檀兄弟肩上。昌檀16岁时,从事贩海盐及经营篾炭壳灰业务。20岁时与族亲俞昌奎等合资经营西门油行与协泉丰货栈。苦心经营,事业拓展,生产发达。

个人经历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勒捐逼税,经营艰难。民国7年(1918年),他26岁时远渡重洋,侨居印尼。由于勤劳俭朴,精明能干,事事躬亲,且善于摸清行情,随机应变,慧眼独具,使所经营的远和公司日臻扩展。除经营布业及土特产外,又兼营房地产、橡胶、烟丝、砂糖、木棉等业务。成为福清旅外侨胞中的著名企业家。
从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昌檀富甲一方。他思想进步,热爱祖国。抗战初期,积极发动侨胞捐购飞机献给祖国抗击日军。民国28年,其长子兆斌在延安抗日大学结业后奉派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次年被国民党特务拘捕,经陈嘉庚等多方营救,获释后返回印尼。昌檀毫无责怪之词,仍然支持兆斌参加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侨居地,他捐赠地皮1万多平方米和印尼币50万盾,支持玉融公会创立泗水侨众中小学校;解囊支持玉融公会购置地皮充作乡侨公墓用地,使泗水乡侨终有所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