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倜

反动军阀
赵倜(1871-1933),字周人,河南省汝南县曾庄人(现划归平舆县),行伍出身。北洋时期军阀。[1]
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2]清末官至总兵。[3]1894年中日甲午之役,于朝鲜对日军作战。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赵倜随马玉昆作战失利,逃回北京。8月14日,联军侵入北京,慈禧逃走。赵倜随马玉昆护驾,因于保定提饷有功,慈禧到西安后,即升赵为统领官。1908年马玉昆死,姜桂题接任总统官,赵升任武卫左军翼长[4]二次革命时期,奉袁世凯之命率部进入河南,后又追剿白朗起义军,因功授河南护军使,1914年督理河南军务。[5]1915年拥护袁世凯称帝[6]1916年袁死后,任河南督军兼省长,先依附段祺瑞,后与段产生矛盾。1920年直皖战争时期,拥直反皖。战后,被直系大将吴佩孚排挤,地位降低。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赵响应奉系在河南反吴,被直系冯玉祥击败,被免除河南督军。[7]后出关投靠张作霖,任高等顾问。1933年赵倜在北京德国医院病逝。

人物生平

潼关议和

1911年10月22日(辛亥九月初一),陕西新军起义,光复西安。清廷命河南陆军一协攻占了潼关,企图西进,扑灭陕西革命。时秦陇复汉军(陕西革命军临时称号)大统领张凤[huì]任我为东路都督,率部把豫军击败,退回豫境,我收复潼关。清廷复命赵倜率毅军16营附大炮18门经京汉路转豫西,增援豫军,进攻陕西革命军。赵倜仗优势兵力,克阌乡并将潼关夺回。清廷升赵为广东雷州镇台,以奖其功。1911年12月30日,我的援军反攻,赵倜不支,弃潼关东退。我乘胜追击,连败之于灵宝陕州,一直把他迫退到洛阳。清廷恨赵败,尽革其以前参将、镇台等官职,仅留翼长现职,着其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姜桂题又增派毅军4营为助。袁世凯再起后,又先后增派陆军第六镇第十二协周符麟部及陆军第二镇王占元部协助赵倜反攻,连克渑池陕州灵宝,复占潼关。这次西攻,虽有袁世凯的第二、第六镇各一部为助,但赵倜所率毅军20营实为主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