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本荣-快懂百科
曹本荣(1621-1664),字欣木,号厚庵,黄冈(今湖北黄冈新洲)人。清初著名理学家。清顺治六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布袍蔬食,以清节自励。八年,授秘书院编修。应诏,上《圣学疏》千言,其略云:“皇上得二帝三王之统,则当以二帝三王之学为学。 人物生平
曹本荣自幼勤奋好学,博通经史,问津书院会课生员,学从王阳明人手,躬行实践,甘贫守道,常废寝食屏迹山中,夜半月出,坐达旦,怡然有得。清顺治五年(1648)中举人,次年与表兄刘子壮同科取进士,刘子壮的母亲为曹本荣的姑母。刘子壮中一甲头名状元、曹本荣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为顺治帝讲《易经》,被学界尊为影响清初的一代易学大家”。选翰林院庶吉士,顺治七年(1650)任秘书院编修。[1] 应诏上《圣学疏》列举古今之帝王“有精一之训,有敬义之诚。无荒无息,罔游罔畋[tián]”,又强调“今皇上得二帝三皇之统,则当以二帝三皇之学为学。诚宜开张圣听,修德勤学,举四书五经 及《通鉴》中有裨身心要务、治平大业者,内则深宫燕闲,朝夕讨论;外则经筵进讲,数对详明。以此设诚致行,君德既修,自能祈天永命。”规劝顺治帝修德勤学。此举为清代理学家以儒学影响最高统治者之始。 顺治九年(1652),升右春坊右赞善,国子监司业。著《崇正堂冬至日会说》并刊朱熹《白鹿洞学规》,以警迪青年学子。对受业门人,因材施教,多有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