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定强-抖音百科
苏定强,1936年生于上海,江苏武进人。中国天文学家、光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1][2]2003年,苏定强调回南 京大学,同时任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2002年-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9委员会(Commission 9)主席(2000年-2003年),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4] 1955年9月,苏定强前往南京大学学习天文。大学期间,苏定强自行推导马克苏托夫望远镜的 设计公式,并发表名为《施密特望远镜改正透镜的研究》的文章。1959年7月,其毕业并留校任天文系助教,后于1962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工作,并参与2.16米望远镜的研制工作,还提出了创新的折轴系统。[2][5]1972年,苏定强与王亚男合作建立特殊光学系统优化程序。同时,苏定强领导研制成中国第一个Lyot双折射滤光器。1977年,苏定强在恢复研究生制度后,成为中国科学院公布的第一批研究生导师,后又于1986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同年苏定强提出透棱镜的像场改正器概念,并对主动光学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应用主动光学产生按传统概念不能实现的面形变化的光学系统的新思想,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例如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薄镜面主动光学实验系统。1994年,苏定强与王绶琯共同提出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项目的初步方案。[1][3][4][6]2003年,67岁的苏定强逐渐退出天文仪器的研制,回到南京大学天文系,致力于教书育人。[7] 苏定强长期从事天文光学的研究和天文光学仪器的设计工作。[5]截至2023年,苏定强发表论文约80篇。[8]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次,中国科学院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两次,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为表彰苏定强的贡献,第19366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苏定强星”。[1] 人物经历
早年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