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仁航-快懂百科
刘仁航(1884~1938),又名登瀛,字镜机,号灵华。邳县官湖镇西坊村人。佛学家。9岁应童子试,补廪[lǐn]膳生。后就读于徐州中学堂、南京高等学堂、上海广方言馆、两江师范学堂。毕业后,任邳县劝学所总董兼视学,致力倡导创建文明新村、农民夜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离邳,先后在苏州、上海、南京、徐州等地任教。任省立第七师范校长时,支持学生反帝反军阀,张勋派军警逮捕他,他闻讯脱逃,潜往日本。 人物生平
留日期间,悉心研究日本文化与历史,翻译《粗粮猛进法》等书。民国6年(1917年),回国任江苏省视学。山西军阀阎锡山慕其才华,聘为督军府参议,他因不满阎之为人,怫然离去。北伐战争时期,顾祝同荐他为苏鲁特派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林森委以中将参议,因无心于政事未到任。中年信佛,去印度探求佛学旨义,遍游佛教圣地,广结高僧及佛界领袖。归国时,印度佛教界赠予3尊金佛及大量经典书籍。后定居上海,自号“昆化博士”。他在乐天修养馆闭门著书,研究佛学和诗文,时人称为“北方学者”。 他早期倾向于康梁维新,任七师校长时,向学生灌输变法维新思想。奉佛后,宣扬佛教社会主义,《东方大同学案》中有较多论述。他认为,俄国十月革命为人民争得平权自由,是其可取的一面;但杀伐过重,流血过多,则不可取。民国26年,淞沪抗战爆发后,他忧国恤民,关心抗日救亡大事,是年底到达武汉,在八路军办事处受到周恩来、董必武接见,他以《东方大同学案》相赠。民国27年初,回到邳县,卖掉家中仅有的11亩地,将钱全部散给沿街乞讨的穷苦百姓。台儿庄会战开始后返武汉。是年秋,离武汉赴重庆,从事抗日救亡工作。船至宜昌江面遭日机轰炸遇难,终年54岁。 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