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轲

开成时期洺州剌史
刘轲(772~?),字希仁,广东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原籍徐州沛县(今江苏沛县)。约在唐大历七年(771)或八年间生于曲江,刘自幼好学,精于儒学而擅长文章。元和十二年(817)春末夏初,回韶州谋举选。上京师时,白居易以书荐之。翌年,以韶州籍登进士第。文宗初年任弘文馆学士、史馆修撰,累迁侍御史开成中,出任[míng]州剌史。在任职地病逝,卒年不详。

人物介绍

刘轲(772~?),字希仁,广东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原籍徐州沛县(今江苏沛县)。祖父刘效于唐天宝末年安史之乱起时携家南行,由淮入湘,至韶州安家,入籍曲江。约在唐大历七年(771)或八年间,刘轲出生于曲江家中。以其世代业儒,倾慕孟子为人,故以为名。
刘自幼好学,至罗浮山、九嶷山读黄老之书。贞元中,在韶州城南百里的月华寺从惠朗禅师学佛典,出家为僧,释名湓纳。曾至筠川方山等寺,又居庐岳东林寺,止于豫章高安的南果园。其学业大成得力于游学交友。曾历数年漫游北方,自洙、泗渡淮河,至长江洞庭,经郴州南下韶州,又涉浈江,赴罗浮山。元和初年,下罗浮,越梅岭,泛赣江,登庐山,结庐于山之阳,隐居10余年,从“腹[]古今史”的隐士茅君学习。农圃之余,积书窗下,勤于著作,岁月悠久,渐成书癖,精于儒学而擅长文章。在此期间,撰有《三传指要》15卷、《汉书右史》10卷、《黄中通理》3卷、《翼孟》3卷、《隋鉴》1卷、《三禅五草》1卷,覃精潜思,著述甚丰。
后有志于科第,元和十二年(817)春末夏初,回韶州谋举选。上京师时,白居易以书荐之。翌年,以韶州籍登进士第。在长安停留六七年,宝历元年(825)重回庐山。友人马植,誉之为“韩愈流亚”,荐之于朝。文宗初年任弘文馆学士、史馆修撰,累迁侍御史开成中,出任洺州(今河北省永年县)剌史。在任职地病逝,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