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辰鱼(1519年~1591年),明代戏曲家,字伯龙,号少白,别署仇池外史,原籍河南,其祖先在元代时在昆山当官,所以梁辰鱼落籍在江苏昆山。[1][2] 梁辰鱼崇尚侠义,喜欢研读史书和谈论兵法,精通诗词书法,尤其擅长创作戏曲音乐,且得魏良辅真传。梁辰鱼家学渊源,但屡试不第,后来通过捐资获得了太学生的资格。[1][3]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梁辰鱼开始四处远游。[1][3]嘉靖四十一年,南直隶浙闽总督胡宗宪想招梁辰鱼进入幕府任职,但因胡宗宪遭弹劾入狱而作罢。嘉靖四十五年,他再次游历齐鲁地区。梁辰鱼因受到文坛大家王世贞、李攀龙等人的称赞,名声变得显赫。[1]梁辰鱼晚年技艺更加精湛,声名愈盛,生活却日益贫困,他始终不愿依附权贵,以品评词曲为乐。万历十九年(1591年),梁辰鱼去世。[3] 梁辰鱼创作的传奇《浣纱记》成为昆腔革新的开山之作。[1][3]此外,梁辰鱼的戏曲创作还有传奇《鸳鸯记》,杂剧《红线女》《红绡记》,他还改编过《周羽教子寻亲记》,补写过陆采传奇《无双记》。[3][1]从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刊行的《八能奏锦》开始,明清两代的戏曲选集,几乎都选了梁辰鱼《浣纱记》的散出,其中的《回营》《养马》《打围》《分纱》《进施》《寄子》《采莲》和《泛湖》诸出,一直活跃在昆曲舞台上,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