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街道

江苏连云港市连云区的街道
宿城街道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东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21.39平方千米,耕地70公顷,辖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是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常住人口4300人,流动人口3800人。同时宿城拥有1.5万亩山场,盛产茶叶、板栗、白果等特色产品,其中茶叶种植规模达3000亩,产量40吨,年产值1200万。
宿城拥有大桅尖、虎口岭、子午亭、万寿山悟道庵(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陶公祠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保驾山、卧牛岭、仙人屋、船山飞瀑枫树湾、江南竹院、绿汪佛光、金刚石、僧帽石、三炷香、卧牛石、新罗遗址、大龙顶抗日工事遗址、抗日烈士墓等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文化遗迹20余处。已建成海上云台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等诸多品牌)、船山飞瀑(国家级AAA景区、省级三星级乡村旅游点)、枫树湾观光园(省级三星级乡村旅游点)、唐王湖(省级水利风景区)。

风情小镇

【历史文化】宿城因流传唐代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留宿,故得名。宿城在汉代已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小集镇,唐代已成为后云台山地区的中心,人口密集,并有新罗人在此聚居。唐武德八年(625年),隶海州东海县。清时,属海州东路镇。民国元年(1912年),属灌云县苍梧乡。1948年11月,宿城连云港市辖的1个区。1983年7月,重归连云区,为乡建制。2013年1月撤乡立街。宿城素来以“幽”闻名于世,是连云港市山水风光“海古神幽”四大特点中“幽”的代表,有着“世外桃源”的美誉。境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鲜明的人文景观资源,集山、水、林、泉、洞、瀑、坊为一体,拥有大桅尖、虎 口岭、子午亭、万寿山、保驾山、卧牛岭、仙人屋、船山飞瀑枫树湾、江南竹院、绿汪佛光、金刚石、僧帽石、三炷香、卧牛石、新罗遗址、大龙顶抗日工事遗址、抗日烈士墓陶公祠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悟道庵(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等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文化遗迹20余处。始建于汉代的法起寺,吸引了来自西域诸国的高僧到此传播佛教,译经布道,证实了赵朴初先生“海上丝绸路早开”的论断。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的诗句给宿城留下了“世外桃源”的美誉。唐太宗李世民征讨朝鲜大将盖苏文而夜宿宿城的传说,历经1400年而不衰。位于留云岭村的“新罗人宅”遗址,记录了中国与朝鲜半岛诸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宿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