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蕨属

古蕨属
古蕨属(Archaeopteris)是已灭绝的树状蕨类植物,具有蕨类型的叶片。该属的化石分布于全世界,年代跨度从晚泥盆纪至早石炭纪(383个百万年前至323个百万年前),最古老的化石可追溯至385个百万年前。古蕨属是重要的指相化石,有助于加强真蕨纲和裸子植物之间的系统发育联系。直到2007年,Wattieza的发现使古蕨属成为最早被发现的种子植物。古蕨属的学名“Archaeopteris”来源于古希腊文“ἀρχαῖος”(archaīos,意指“古代”)和“πτέρις”(ptéris,意指“蕨类”)。

形态特征

古蕨结合了木本树木和草本蕨类的特征,具有类似裸子植物的木质树干,却利用孢子繁殖,而非种子。它们的植株外观看似一颗头重脚轻的圣诞树,能长到大约30米的高度,某些物种的树干直径超过1.5米。树冠由大片的二回羽状复叶组成,在一个平面上排列著羽片状的小叶,孢子囊着生在小叶的轴上,孢子异型。

栖息地

古蕨喜生长于潮湿的土壤中,如泛滥平原或河滨等地,为古生代早期森林冠层植被的重要组成物种。古蕨在改变环境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残枝败叶滋养了溪流,是淡水鱼类演化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其数量和品种都在那个时期爆发性地增加,影响了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变。古蕨也是第一个发展出广泛地下根系的植物,因此对土壤中的化学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