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传

吐蕃传
《吐蕃传》 是研究唐代吐蕃史及唐蕃关系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弄清它们的基本特点,有助于认识其价值,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料来研究历史,且在文献学上给其一个恰当的位置。

概述

旧唐书》共200卷,后晋刘日句等修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六月,修成奏上。前人对《旧唐书》颇多微辞,赵翼廿二史札记》卷16《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说《旧唐书》:代宗以前,多抄实录、国史原文,武宗会昌(841-846年)以后,则杂取朝报、吏[],补缀成之,详略不均,缺乏体例。也正是基于对《旧唐书》的诸多不满,宋祁欧阳修等才另撰新史,此即《新唐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旧唐书》撰者们所能看到的资料,后人愈来愈难觅得,而《旧唐书》的照录原文的特点,反到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史料,人们又重新看到了《旧唐书》的价值。
“吐蕃传”在《旧唐书》卷196,文分上下篇,约2.75万字。文中先述吐蕃族源,次述制度,再述物产、衣食居住与风俗,最后,也最主要的是讲述唐蕃关系史,涉及通婚、通使、问聘、战争、会盟、划界等方方面面。
文章一开头即言:“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其种落莫知所出也,或云南秃发利鹿孤之后也。”开门见山,陈明吐蕃的居地方位和族源。同时也向人们表明了两个重要史实:其一,后晋时的人们并不明了吐蕃的族源,征之唐人杜佑通典》卷190边防六所谓“吐蕃在吐谷浑西南,不知有国之所由。”更知唐人也不明了吐蕃之族源。其二,本书作者虽明言吐蕃位于汉代西羌之地,却和《通典》作者一样,倾向于支持“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一说。下文还进一步说明赞同该说的具体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