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达

民国时期抗日将领
胡达(1893年-1971年)是一位抗日将领,出生于湖南湘阴。他曾就读于长沙高等小学、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民国15年,他任唐生智部十九团团长进驻常德,参与了常德诱毙军阀吴佩孚悍将袁祖铭及解除其武装部队的行动。之后,他历任第四集团军少将交通处处长、湖南军官讲习所所长、四路军总部中将参议兼湖南干部学校校长等职务。在民国20年,他任湖南警备司令兼陆军独立三十二旅旅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达主动请缨,率部预备第11师(后改编为192师)赴上海嘉善与日军在枫泾镇激战,拼搏三昼夜,予敌重创。因战功获四等宝鼎勋章和四等云麾勋章。1939年,他组织了乌龟山、石灰山战役,全歼日军稻村骑六中队,获海陆空军甲种一等奖章。之后,他还参与了埔阳江之役、干支路之役及杭嘉湖敌后游击等诸多战役,屡建军功。1943年,他升任苏浙游击区中将副总指挥,后任浙江湖南省政府顾问。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达辞职引退回乡,热衷于家乡公益事业,曾捐田一庄兴办小学,建桥修水堰。1946年,他当选为湖南省参议员。1949年8月,他随程潜等在长沙通电起义,参与组织长沙市和平自救委员会,任副主任,后在湖南省政协工作。胡达是一位勇敢的抗日将领,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物生平

胡达(1893~1971),字范苏。1893年出生于湘阴县大荆乡(今属汨罗市古仑乡)。1902年,其父益畴讲学于岳麓书院,携他居于长沙,命其入长沙高等小学读书。长沙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第四期,后升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第一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1][2]1920年(民国8年)保定军校毕业后,历任第三十六军陈嘉佑部排、连、营长及湘军第十三军总指挥部上校参谋、副官长等职。1927年(民国15年)任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十九团团长,胡达部进驻常德桃源安乡一带,参与常德诱毙吴佩孚悍将袁祖铭,并解除其部队武装。是年,胡达部继续北伐战争,任第四集团军少将交通处处长、湖南军官讲习所所长、湖南高中学生军事集训中心主任。1930年(民国18年)年任四路军总部中将参议兼湖南干部学校校长。次年任湖南军事教官处处长。1932年(民国20年)任湖南警备司令兼陆军独立三十二旅旅长,1936年(民国24年)晋升陆军少将。[2][3][4]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胡达电告国民政府,请缨杀敌。其别湘诗句云:“子弟万千齐慷慨,乘风一夜出长沙”。 胡达带领湖南省会警备司令部所辖部队改编的陆军预备第十一师,胡达任师长,[3][4][5]第11预备师赴嘉兴待命,在日军金山卫登陆之时,统帅部令第11预备师由苏嘉铁路驰援,由张发奎指挥。[6][7]1937年11月初,日军为扭转淞沪战场僵持状态,遣兵从杭州湾北部金山卫强行登陆,意图迂回夹击上海,并切断我守军退路和援军东进。我方立即调兵遣将,打响“枫泾阻击战”。11月7日,国民革命军预备11师、128师、暂编13旅第1团、109师等部分官兵进驻枫泾镇及周围布防。[8]据1992年出版的《枫泾镇志》记载: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金山卫登陆的同时,出动大批飞机,从早到晚对枫泾轮番轰炸,铁路、公路被炸毁,盛家桥被炸毁。防守枫泾的胡达所部预备第11师41团疏散妥当,损伤不大。11月8日下午3时,日军骑兵部队发起试探性进攻,被预备第11师41团将士击退。下午5时,日军进攻枫泾东南1公里的北旺泾,预备11师警戒连奋起抵抗,因弹药耗尽,援兵受阻而全部牺牲。本次战役,胡达帅预备第十一师受统帅部命,由苏嘉铁路驰援夹攻金山卫登陆之敌,在枫泾镇与敌遭遇,[áo]战三日三夜,先遣团伤亡巨大,警戒连全部牺牲,但予敌重创。胡达所部在受到国民政府表彰的同时,胡达将军也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1938年又授予四等云麾勋章。枫泾阻击战是淞沪会战后、南京保卫战前,中国正面战场阻击日军的一场战斗。这场战斗延缓了日军进攻南京的速度,掩护了淞沪会战主力部队的撤退,有着重要意义。[9] [8]
上海沪松会战结束后,1938年刘建绪以预备第十一师改编为陆军一九二师,以胡达为师长,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3]10月初奉命接替浙江保安纵队宣铁吾部,担负新登临安之线的防务,与富阳之敌对峙。1939年9月,日军在富阳集结重兵,向我军阵地全面进攻,企图打通通往新登的公路进攻桐庐兰溪金华,直捣江西。敌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配合骑兵队协同作战,向我军发起疯狂进攻。胡达率部在青云桥、乌龟山一带组织了乌龟山、石灰山战役,歼灭日军稻村骑兵六支队,歼敌700余人,稻村受重伤后切腹自杀。由于遭到了日军飞机的扫射轰炸,部队也付出了阵亡600多人、受伤500多人的惨重代价。[10][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