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元舆-抖音百科
舒元舆(公元789年或791年-公元835年),字升远,唐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县)兰溪纯孝乡垷[xiàn]坦人,[3][1]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学者,曾位列宰相。[2] 舒元舆先祖曾任东阳郡守,祖父舒缜,授兰溪医学学训导、学正,父敬之,母薛氏,舒元舆为长子。舒元舆曾任刑、兵两部侍郎,是兰溪历史上第一位官至宰相的人。[4]宪宗元和年(813年)间,舒元舆考中进士,被聘为鄠县(今陕西省户县北)的县尉,并以能干著称。[5]元和八年(821年),舒元舆被宰相裴度举荐为兴元书记。[6]大和初(827年),舒元舆入朝为监察御史,升任刑部员外郎。[7]大和五年(831年),舒元舆上书文宗,文宗称赏其自荐精神,改授著作郎,分司东都,与李训相友善。大和九年(835年),舒元舆再迁左司郎中,九月,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一月,舒元舆与李训、郑注、贾餗等人谋诛宦官,因事泄,被宦官所杀。此即史称“甘露之变”。[8]唐宣宗八年(854年),舒元舆平反,昭宗天复初,复舒元舆爵位,赐立祠祀并晋封光禄大夫、上柱国、乘仙公。[9] 舒元舆擅文敢谏,著有《舒元舆集》等,与白居易互为唱和,有作品被收录于《全唐诗》。舒元舆善于运用比喻、对比、联想等各种手法,刻画和描摹物态,代表作是《牡丹赋》。[4]舒元舆平生主要精力在官场,但才华出众,文章不乏传世之作。舒元舆的文章收存于《全唐文》中的有一卷十六篇,诗歌创作亦有一定成就。《全唐传》收录舒元舆的诗6首,一卷。[10] 人物简介
宰相裴度荐为兴元书记,所作文檄豪健,一时推许。元舆负才,锐意进取。太和五年(831)上疏自荐,反复八万言,文辞精粹,出入今古,获文宗李昂嘉许。以擅文敢谏著称。宰相李宗闵谓其浮躁诞肆不可用。及李训得宠,召为左司郎中,充知杂事侍御史。九年七月权御史中丞。文宗省察记录囚徒罪状,因元舆奏辨明审,九月升御史中丞,以本官兼刑、兵两部侍郎 ,同平章事。时宦官仇士良专权。十一月,李训、舒元舆和凤翔节度使郑注等,密谋内外协势,铲除宦官势力。以左金吾卫石榴树上夜有甘露为名,诱使仇士良等往观,谋加诛杀。因所伏兵甲暴露,事败。元舆单骑出走,为仇士良神策军生擒,不日遭腰斩,史称“甘露之变”。弟元褒、元肱、元迥官同时。元褒早卒,余全被族诛。所著《牡丹赋有序》一篇,时称其工,一日,文宗绕栏微吟,为之泣下。大中八年(854)昭雪。著有《舒元舆集》,以散佚。《全唐文》录存其文16篇。其文《贻诸弟砥石命》 、《录桃源画记》收入《唐代散文选》,其诗入《全唐诗》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