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

氮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
氮气(Nitrogen)是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化学式N₂。氮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体积分数约为78%(约4/5),比空气稍轻,密度为1.25 g/L[5]。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只溶解0.02体积氮气[6]。氮气摩尔质量为28.01 g/mol;结构式为N≡N[4],键长109.8 pm,键能较大,为948.9 kJ/mol[7],结构稳定[8]。常温常压下无色无味无毒[3],在-195.8℃时液化为液氮,-209.9℃时可变为雪状固态[9]。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能与特别活泼的金属直接化合[10]。氮气可用于灭火,液氮常用作冷冻剂[3][11]。氮气在医药、食品加工、电器保护等领域常作保护气[3][12][13],还是工业合成氨、化肥等的重要原料[11]

发现历史

1755年,英国化学家约瑟夫·布拉克(Joseph Black)通过煅烧石灰石发现了CO₂,认为这种气体是固定在石灰石中,因此将其命名为“固定空气”。他又发现“固定空气”能被苛性碱溶液吸收,使其变为性质温和的苏打;燃烧的蜡烛在“固定空气”中不能继续燃烧;麻雀和小鼠在“固定空气”中会室息死亡;木炭在玻璃罩内燃烧后的气体有一部分和“固定空气”相似,能被苛性碱溶液吸收,但继续加入苛性钾,总有气体剩余。1772年,英国化学家丹尼尔·卢瑟福(Daniel Rutherferford)研究发现“固定空气”既不助燃,不能溶于苛性碱,也不能维持呼吸,便将其命名为“浊气”。1772年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把潮湿的硫磺粉放在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容器中的空气减少了1/5,经过研究发现,剩余气体与卢瑟福发现的“浊气”性质相似,且比空气轻。因普里斯特利相信燃素说,将这种剩余气体命名为“燃素化了的空气”或“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同年,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尔海姆·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通过实验获得类似结果,并命名为“劣质空气”。1774年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将“劣质空气”命名为“Nitrogen”,意为“无益于生命”,即“氮”。[14][15]

分布情况

氮气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在空气中所占体积分数约为78%[16]。动植物体中的蛋白质都含氮。氮在土壤中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如南美洲智利硝酸盐矿藏,在地壳中的分度为19ppm。氮具有¹⁴N和¹⁵N两种天然同位素。氮气常常是一些低级生物像植物根瘤菌上的固氮细菌等的肥料,它们将空气中的氮气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