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明堂-快懂百科
黄明堂(1866-1938),字德新,壮族,广西钦州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国军事将领。早年赴越南,加入洪门组织,组织义军,在滇桂边境地区坚持反清活动。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12月奉孙中山之命发动镇南关起义,占领部分阵地。1908年,发动云南河口起义,占领河口数月,后败走越南。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黄明堂潜入广东,组织军队,光复新会、开平、台山、恩平等县,任琼崖宣抚使。 1913年,黄明堂参加反袁斗争。1916年,被护国军两广总司令岑春煊委任为讨 贼军司令,击败龙济光部。1922年,任南路讨贼军司令,坚持革命斗志。1924年,任建国第二军军长,孙中山逝世后,长期在野。陈济棠统治广东时,黄明堂曾任参议。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黄明堂在家乡组织爱国志士请缨抗战。1938年11月29日,黄明堂在钦州病逝。 人物经历
黄明堂(1870—1939)壮族。字德新。钦县(今钦州)人。黄明堂年轻时不满清廷腐败,常与人议论时弊,抨击权贵,立志救国。遂入洪门,统领会众和散兵游勇100余人举旗起义,反清抗法,常年活动于桂滇与越南边境。清末的腐朽统治尤其庚子赔款后,广西摊派的税款比其他省高,加上天灾严重,致使1903至1905年广西爆发了以南宁柳州为中心的人民起义,烽火遍及全省。黄明堂收集了几百人,利用中越边境的缓冲地带,以镇南关那模村一带为基地,不断袭击清军。也时常骚扰越南的法国侵略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黄明堂在河内加入同盟会。八月孙中山决定发动镇南关起义,被委为中华革命军镇南关都督。与关仁甫到镇南关联络运动防军,得炮台台长李德旺同意选3人入营充炮兵,做内应。九月二十日率革命军100余人从越南星夜入关,至次日黎明占领右辅山3座炮台,缴获大炮14门,步枪400余支。二十三日孙中山与黄兴、胡汉民等抵关视察,犒赏革命军。清军5000余人反扑合围,革命军坚守炮台,历战7昼夜。由于孙中山接济的饷械不能依期运抵,不得不率革命军于二十九日晨撤离炮台,退入越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