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情很快就发生了转机,这个转机就是清朝驻日公使馆参赞黄遵宪撰写并转交朝鲜修信使金宏集《朝鲜策略》一书。1880年,朝鲜政府派遣礼曹参议金宏集(后改名金弘集)为修信使出使日本,与日方交涉外交悬案。而当时清朝驻日使馆对朝鲜修信使一行非常关注,清朝驻日公使何如璋在金宏集一行来到前就下了“高丽之患不在日本,而在俄罗斯”的论断,主张朝鲜对西方列强开放通商。他的这一论断受日本和西方的影响很深,如英国驻日公使巴夏礼(Sir Harry Smith Parkes)向何如璋表示,希望中国“劝高丽与各国通商”,“否则将为俄人所吞噬”;日本外务卿寺岛宗则亦对何如璋说:“俄近在图们江口屯兵,垦辟日拓而南,朝鲜流民归之者约有二三万人,其用心殊不可测。”又曰:“去岁英、法欲与俄立约,在图们江口通商,俄人拒之,其意可知。”并表白日本“与朝鲜结约通商,亦愿藉此为自保之计,非别有所图也”。这些说辞给何如璋留下极深印象,因谓“其言殊足动听”。所以“金使(金宏集)之将来,如璋欲劝令其外交”。 1881年8月11日,金宏集抵达日本东京。8月20日(阴历七月十五日)何如璋派公使馆参赞黄遵宪前赴金宏集寓所拜访,并与之进行笔谈,气氛融洽,黄遵宪向其建议“今日之急务,在力图自强而已。”金宏集当即表示:“自强二字,至矣尽矣,敢不敬服!”第二天,金宏集回访清朝驻日使 馆,受到何如璋和黄遵宪的接待,其后到9月7日,金宏集和清朝使馆方面先后进行了7次接触,每次都以笔谈形式进行。其间金宏集向何如璋和黄遵宪咨询关税、开港等相关外交事宜,何如璋和黄遵宪则详细解答,并力劝朝鲜与欧美列强建交通商,以抵制俄国的南侵。但金宏集对此提议相当慎重,称“我国家典章似成周,士夫趋向似赵宋,民俗俭啬有唐风遗意,今日时变虽如此,实无以与各国来往,势则然耳” “敝国事势,未可遽[jù]议交涉”。何如璋为了详细阐述自己的意见,因此命令参赞黄遵宪撰写了一本名为《朝鲜策略》的小册子,于9月6日(阴历八月二日)交给即将归国的金宏集。于是在朝鲜半岛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朝鲜策略》便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