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神冈探测器(英语:Super-Kamiokande,可缩写为Super-K或SK;日语:スーパーカミオカンデ),全名为超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实验(Super-Kamioka Neutrino Detection Experiment),是日本东京大学在岐阜县飞驒市神冈町的茂住矿山一个深达1000米的废弃砷[shēn]矿中建造的大型中微子探测器。其目标是探测质子衰变以及被设计来寻找太阳、地球大气的中微子,并观测银河系内超新星爆发。 描述
超级神冈探测器位于飞驒市神冈町的茂住矿山1,000米(3,300英尺)的地下。之所以盖在如此深的地层中是因为要阻隔其他的宇宙射线讯号。该设施主要部分是一个高41.4米、直径39.3米的不锈钢圆柱形的容器,盛有5万吨100%的超纯水,光是填满就要两周时间。水箱容量被分成由一个直径为33.8米(111英尺)和高度为36.2米(119英尺)的不锈钢上层结构的内部探测器(ID)区,和包括其余结构的外部探测器(OD)区。容器的内壁上安装有11200个光电倍增管,用于探测高速中微子在水中通过时产生的切连科夫辐射。 探测器
超级神冈(SK)是用来研究从不同的来源中微子切连科夫辐射的一个探测器,包括太阳,超新星,大气,和加速器的质子衰变。实验开始于1996年4月,并于2001年7月停车检修,这一段时期被称为“SK-I”阶段。由于在维修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实验在2002年10月继续,只有原来一半数量的光电倍增管。为了防止再发生意外事故,所有的光电倍增管都被覆盖的纤维增强塑料(FRP)与丙烯酸的前窗。这一阶段是从2002年10月到2005年10月为整 个重建而做另一次关闭的阶段,被称为“SK-II”阶段。2006年7月,实验恢复了光电倍增管的完整数目,并在2008年9月停止实验而做电子设备的升级。这一时期被称为“SK-III”阶段。2008年后的时期被称为“SK-IV”阶段。所有阶段和它们的主要特性汇总于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