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翼

梁元帝的曾孙
萧翼(生卒年不详),本名世翼,江南大姓萧家出身,兰陵郡曲阿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人,梁元帝的曾孙。唐朝官员,唐贞观年间曾任谏议大夫监察御史。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萧翼。唐太宗时期,萧翼奉命取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于越僧辨才[1] 萧翼与辨才关系密切,曾向辨才展示梁元帝的《职贡图》,并问辨才有无无名家珍品。辨才拿出《兰亭序》展示,萧翼趁机偷走并送交越州都督齐善行处。最终,萧翼成功窃取《兰亭序》,并送交长安给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非常得意,加封萧翼为5品员外郎。 唐太宗曾数次召辨才要向他购买《兰亭序》,但辨才屡次推托。后来,唐太宗派萧翼去山阴永欣寺夺取《兰亭序》,萧翼自称山东书生。萧翼与辨才搞好关系,趁辨才外出做客,偷走了《兰亭序》并送交越州都督齐善行。最终,辨才因愧对师父智永的付托,忧愤而卒。[2][3][4]

人物生平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同当时名士谢安等41人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修祓[]之礼(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当时王羲之用绢纸、鼠须笔作兰亭序,计28行,324字,世称兰亭帖。王羲之死后,兰亭序由其子孙收藏,后传至其七世孙僧智永,智永圆寂后,又传与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得序后在梁上凿暗槛藏之。
萧翼
唐太宗喜欢书法,酷爱王羲之的字,唯得不到兰亭序而遗憾,后听说辨才和尚藏有兰亭序,便召见辨才,可是辨才却说见过此序,但不知下落,太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唐太宗召见群臣,毫不掩饰地说:“朕梦寐以求右军兰亭帖,谁能用计从辩才手中取得,朕一定重赏。”尚书扑射房玄龄向唐太宗推荐梁元帝的曾孙,多才善谋的监察御史萧翼担当此任。唐太宗召见萧翼,萧翼奏道:“陛下!我若作为公使去取兰亭帖是行不通的,请陛下给几件王羲之父子的杂帖,让我私自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