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如人-抖音百科
徐如人,1932年3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市,[1][2]无机化学家、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学家,[3][4]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5][6]1952年,徐如人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提前毕业后来到东北人民大学化学系无机教研室任教。[7]1969年至1972年,徐如人一家被下放到吉林省扶余县三井子公社插队落户。[8]1983年开始,徐如人先后担任第六至九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1991年,徐如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0]1993年,他当选为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1]1995年,徐如人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进步奖化学奖;2003年,他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2]2007年,徐如人担任第十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13]徐如人的研究方向为无机微孔晶体材料的合成化学与分子工程学,他首次在国际上提出“现代无机合成化学”学科。[14][15]2016年徐如人获得首届“吉林大学终身成就奖”。[16] 人物经历
1932年3月16日,徐如人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下管镇。他5岁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为逃避战火,他与2岁的弟弟随父母内迁到浙西南山区的云和、永康一带。抗战胜利后,他们举家迁回杭州。1949年,徐如人考取了复旦大学化学系,并在复旦完成了大学一年级的课程。1950年,徐如人通过严格的考试转学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2年10月,徐如人从上海交通大学提前毕业,只身来到东北人民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教研室任教,先后担任助教(1952年—1955年)、讲师(1955年—1978年)、副教授(1978年—1979年)、教授(1979年晋升 )、博士生导师(1984年被聘),化学系主任、合成与催化研究所所长。1958年,徐如人从复旦大学进修结束后返回吉林大学。1969年12月至1972年12月,徐如人一家被下放到吉林省扶余县三井子公社插队落户。1972年12月,吉林大学开始复课,由于师资短缺,学校决定把徐如人全家及其他一些下放的教师招回学校,他当时还没有被平反,身份是校办工厂工人。1977年,徐如人被彻底平反。1980年,徐如人参加第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之后应邀参加了历届国际分子筛大会。1983年开始先后担任第六至九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徐如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徐如人在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大会化学学部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定向设计合成路线。1993年,徐如人当选为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国际分子筛学术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徐如人与闵恩泽共同担任会议主席。1998年,徐如人当选为国际分子筛协会执行理事,这是第一位中国科学家进入该领域国际学术领导机构。2003年10月,在第十四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大会(General Meeting)上经全体院士选举,并经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资格委员会审议,徐如人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第十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徐如人担任组织委员会主席。2024年,徐如人获得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17] 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