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

明代尚书
吴中(1373年-1442年),字思正,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明朝大臣。历任明代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工部尚书,曾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1][2][3]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吴中以国子监学生身份授营州后屯卫经历,后升大宁都司经历。“靖难之役” 时,他迎朱棣获器重,奉命屯田,坚定支持朱棣,因功累迁至大理寺少卿。朱棣登基后,吴中升任督察院右都御史[4]永乐五年(1407年),吴中任工部尚书,随帝北伐,后调刑部。永乐十九年(1421年),其因谏言北征粮饷难以征调被捕。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仁宗即位后,吴中获释复职,兼詹事,加封太子太保宣德年间,他参与征讨乐安,因赠官木石给宦官营建住宅获罪,后释出参与北京宫殿营建。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吴中再任工部尚书,与太监阮安共同负责监修京师九门城楼。正统六年,北京宫殿建成,吴中晋升少师,次年去世,享年七十,追封茌平伯,谥号 “荣襄”。[2]
《明史》曾评价吴中:中勤敏多计算。先后在工部二十余年,北京宫殿,长、献、景三陵,皆中所营造。职务填委,规画井然。然不恤工匠,又湛于声色,时论鄙之。[5]

人物生平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吴中以国子监学生的身份被授职为营州后屯卫经历,后来升任大宁都司经历。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军抵达大宁时,吴中率领众人出城迎接,他应答奏对清晰流畅,受到朱棣的器重,朱棣命令他带领士兵致力屯田。建文帝出兵北伐时,吴中坚决站在燕王一边,在防御外敌、安抚百姓等事务上都有策略方法,在供应粮饷、协助城防等方面都立下功劳,累积功劳升至大理寺少卿。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又提拔他为督察院右都御史[4]永乐五年(1407年),吴中担任工部尚书,多次跟随朱棣北伐元朝蒙古残余势力,后来调至刑部任职。永乐十九年(1421年),吴中与夏原吉方宾等人一同因向朱棣进言指出北征粮饷难以征调,违背皇帝旨意而被捕入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