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塔利·金茨堡

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物理学家、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维塔利•拉扎列维奇•金兹堡(俄语:Виталий Лазаревич Гинзбург,[1]英语:Vitaly Lazarevich Ginzburg,[3][10]1916年10月4日-2009年11月8日) [1]是苏联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及俄罗斯科学院院士。[4]2003年10月7日,[11]金茨堡、俄罗斯物理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Alexei Abrikosov)[12]英国物理学家安东尼·莱格特(Anthony Leggett)[13]因在超导体超流体理论上做出开创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4][1]其中,金茨堡是俄罗斯第11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4]
1931年,金茨堡在莫斯科技术大学X射线实验室担任实验助理。1933年,金茨堡进入莫斯科国立大学学习物理学,后在兰兹伯格(Grigory Landsberg)的指导下从事光学工作。[5]1938年,金茨堡顺利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毕业;从1940年起,金茨堡一直就职于俄罗斯科学院列别捷夫理论物理研究所,他先任研究所理论室主任,后任俄罗斯科学院顾问。[4]1942 年,金茨堡获得莫斯科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43年,金茨堡在喀山研究超导现象;1950年,金茨堡与苏联物理学家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俄文: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Ланда́у,英文:Lev Davidovich Landau)共同提出金茨堡-朗道方程。20世纪50年代,金茨堡提出锂[chuān]化合物燃料;[4][8]1953年,金茨堡任苏联科学院通信院士,[5]并被授予苏联国家奖。[8]1966年,金茨堡当选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并荣获苏联最高奖章-列宁勋章[8]1971 年,金茨堡接替领导伊戈尔·塔姆(Igor Tamm)担任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俄语:Физ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ени П.Н.Ле́беде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ФИАН))理论物理系主任。1989年,金茨堡任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2009年11月8日晚,金茨堡因心脏病在莫斯科逝世,享年93岁。[15][6]
在一些领域,金茨堡做出过原创性工作。比如,在超导领域,金茨堡研究了超导现象,[16]提出了超导微观理论,从而得出金茨堡-朗道方程[7]在穿越辐射领域,金茨堡研究了高速带电粒子穿越的两种介质现象,因此成为穿越辐射领域的先驱;[17]在同步辐射领域,金茨堡认为高能天体物理现象中的同步辐射在非热辐射中占据支配地位。[17]对于同步辐射在射电天文学领域的应用,金茨堡曾提出建议:央斯基和雷伯观测到的银河系射电辐射属于极端相对论电子在星际磁场中做回旋运动时发出的同步辐射。[18]俄罗斯科学家阿尔费罗夫(俄:Жореса Алферова,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认为,“维塔利·金茨堡是世界级的科学家,是俄罗斯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1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