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英文名Calligraphic Inscriptions in the Secret Chamber of the Chunhua Period[1])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淳化阁帖》共十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唐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名臣和著名书法家等共103人的420篇作品。它是历史上首本集众名家作品于一身的书法集,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也是影响后世书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10][2][3]
《淳化阁帖》的第一卷收录了历代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和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等;第二卷至第四卷收录了历代名臣的书法;第五卷收录了历代书法家的作品;第六卷至第八卷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包括罕见的《奄至帖》《日月帖》等;第九卷至第十卷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2][11] 宋朝建立之初,历经晚唐、五代战乱,社会文化事业停摆,文人阶级出现断层。北宋太宗即位以后,书法艺术的复兴被提上日程。[3]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赵炅命翰林侍书王著将内府秘阁所藏历代书法墨迹编次成卷,用枣木板摹刻成帖,以澄心堂纸精拓造册,[3][8]拓赐大臣,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8]传世的《淳化阁帖》包含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拓《泉州本阁帖》、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的(顺德本)、浙江图书馆所藏《淳化阁帖》等版本。[4][5][6][7] 《淳化阁帖》其尤着重收录“二王”法书作品,唐人的作品一件未录。[3][8]《淳化阁帖》的刊刻不仅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也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官私刻帖之风。[12]2019年3月,明代拓本《淳化阁帖》亮相拍卖会。[9]2020年10月30日,青岛市博物馆的明拓本《淳化阁帖》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 编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