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娄迦谶-抖音百科
支娄迦谶(约2世纪生卒年不详),又称支谶,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佛教僧人,来自月支国(贵霜帝国)。[1]他是最早将大乘佛教典籍翻译成中文的译经僧之一。支娄迦谶于东汉桓帝末年到达洛阳,于汉灵帝时期翻译了《般若道行经》《般舟三昧经》等十余部佛典,是最早将大乘佛教传入中国的西域高僧之一。支娄迦谶所译术语多用音译,少用意译,译文晦涩难懂,又以无为、自然、本无等老子及道家词语来译般若经。安世高所译的佛经是上座部教典,而支娄迦谶所译的是对中国后世影响最大的大乘佛经,涉及般若、华严、宝积、涅槃[pán]等部。后来,“般若”学说不但为统治者所接受,而且深入平民中间,成为汉晋南北朝时的显学。支娄迦谶的翻译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介
支娄迦谶,简称支谶,贵霜帝国佛教僧人,其本为月氏国人。 东汉桓帝末年(公元167年前后)从月支来到洛阳的佛经译师,最早将大乘、小乘佛教典籍翻译成中文(167年-186年)。他通晓汉语,除了独自翻译而外,有时还和早来的竺朔佛(一称竺佛朔)合作。他译经的年代是在灵帝光和、中平年间(178—189),比安世高稍迟,译籍基本上属于大乘,内容广泛,后来“般若”学说不但为统治者所接受,而且深入平民中间,成为汉晋南北朝时的显学,可见他的学问广博,思想细致,但他后来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