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希腊王国

印度-希腊王国
印度—希腊王国(Indo-Greek Kingdom)有时又称希腊-印度王国。于公元前180年到公元10年间,建立在古印度西北部和北部的诸多希腊化国家,起源于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一世在公元前1世纪后期入侵印度西北部,之后巴克特里亚王国在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部分与王国在中亚内陆的本土发生分裂,建立许多松散的且不同王朝的小国,并统称希腊—印度王国。疆域横跨当代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的各一部分,而像是旁遮普呾叉始罗Taxila)、当代的锡亚尔科特Sagala)和查萨达(Pushkalavati)皆为当时的重要都市,印度—希腊王国历任三十多位希腊化君主,并经常相互交战。
经两个世纪的统治,印度希腊王国在语言、符号、宗教艺术和建筑上把古印度、古希腊两个丰富文化融合一起,之后再扩散影响亚洲的其他地区,时至当代仍可以感受到这种印度—希腊式文化,尤其在佛教艺术上。

历史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26年在印度西北部地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后,并建立许多靠近中国青藏高原和新疆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脉西南部地区(时值中国的战国后期,当时中国的疆域尚未到达这些地区)的古希腊殖民地如亚历山大·布西发拉斯Bucephala(当代的杰赫勒姆)之后,更企图继续向印度东部进军,但他的军队由于长年战争早已精疲力竭而不肯东进,被迫撤退的亚历山大留下一部分军队维护他在印度的疆土。而其中许多部队随将军Eudemus和培松Peithon,son of Agenor离开印度去参予继承者战争,给予新兴的孔雀王朝(前324~前187)一个大好机会,旃陀罗笈多随即占领许多希腊建立的军事要塞和城市,前302年,更迫使塞琉古一世放弃中亚兴都库什山脉(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以南的区域从阿拉霍西亚直到印度的希腊领地,使当地许多希腊移民受孔雀王朝统治。直到前200年巴克特里亚王国德米特里一世继位,乘着孔雀王朝(前324~前187)衰败之际大举南侵印度,包括阿拉霍西亚、健驮逻和喀布尔河河谷都回归希腊人统治,开始了印度—希腊王国。
当时的印度人称呼希腊人为Yavana【可能是从爱奥尼亚(位于巴尔干地区)转化而来,当时泛指希腊化时的希腊人】,并记录当时Yavana甚至入侵到印度中部如华氏城马图拉、当代的阿约提亚(Saketa)、般阇罗国Panchala。根据印度史料记载,当Yavana国王Dimita(德米特里一世)在华氏城以南七十公里处的王舍城时,听到羯陵伽国王迦罗卫罗(Kharavela)军势强大和英勇,随即撤退至马图拉来保存它意志消沉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