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少年时因父母早亡,身处孤贫之中,折节发奋读书。于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傅玄与王沈等共撰《魏书》;后参安东、卫军军事,转温令,再迁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傅玄党附司马氏。咸熙元年(264年),傅玄受封鹑觚[gū]男,后进爵为子,加驸马都尉。时武帝广开言路,傅玄上疏批评魏武帝、魏文帝好法术和慕通达所带来的虚无放诞的风气,议尊儒学。泰始四年(268年),傅玄迁为御史中丞,上疏陈便宜,言农事得失、安边等五事。次年,转迁太仆,后转司隶校尉。[3][4]咸宁四年(278年),傅玄去世,年六十二,谥号“刚”。后追封清泉侯。[5][6] 傅玄一生,勤于治学,著作丰富。他撰有《傅子》120卷,今仅存辑本5卷,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历史等领域。他的学说虽以儒家为主旨,但对其他学派的观点能兼收并蓄。他认为“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提倡礼法并用。他还主张平均赋税、崇尚节俭、去私立公等。在文学方面,他亦是晋初的知名作家。他精通音乐,擅长写乐府诗,当地的郊庙歌词多出其手。其乐府诗典雅工丽,具有说教性,作有《艳歌行》。其诗繁富精工,文辞富艳,描写铺缛[rù],这种写法和风格对太康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他著有《苦相篇》《秋胡行》《秦女休行》等。[3][4] 人物生平
刚劲亮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