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东诗派

明末清初的诗派
明清鼎革,激化了民族矛盾与斗争,中原板荡,沧桑变革,唤起汉族的民族意识与文人的创作才情,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遗民诗人的沉痛作品,体现了那时代的主旋律,即便曾一度仕清的诗坛名流,也在诗歌里抒发家国之痛,映照兴亡,寄寓失节的忏悔。这两部分诗文以对现实的敏锐反映而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虽无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家国之悲,但也慨叹时世,俯仰人生,写出了风格独特的篇什。已呈式微之势的词则应时而复兴,倚声填词蔚然成风。散文的内容偏重经世救国,崇实致用,在传记文里多用小说笔墨。清初诗文改变了元明以来的颓势,出现了新的繁荣。

诗派简介

"娄东诗派"属于明末清初诗派。诗派诗人大都为娄东(今江苏太仓县)人,故名。吴伟业号“梅村”,又有“梅村派”之称。娄东派论诗推崇唐人,倾向明七子,与云间派相近,却又湛墨守盛唐一派而出入于白居易陆游等家。吴伟业仿白所作七言歌行“梅村体”,为娄东派诗人争相制作。“梅村体”描绘明清之际社会变动中各层人物的情态,又讲究格律、铺叙,文词清丽、音节调谐,委婉含蓄,沉着痛快。娄东派崇唐倾向开清诗坛推崇唐诗之端绪。

代表人物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又号梅村居士,梅村叟,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旧史氏等。吴伟业的诗歌多伤世感慨之作,有强烈的时代特质,史称“诗史”。他的歌行是“元白”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在继承发展“元白体”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后人称为“梅村体”。他的七言歌行婉转流丽,以当时的事件入诗,往往在无事可叙的地步峰回路转。《永乐宫词》从田妃入宫专宠到病逝,题面已尽,忽然侧面入笔:“宫草明年战血腥,当时莫向西陵哭”。他的《圆圆曲》《松山哀》《悲歌赠吴季子》都是以当时发生的政治事件为题目,大胆地刻画明末清初人民的苦难和当时政治的严酷。以史实入诗在整个清代吴伟业堪称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