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土笋冻

福建传统小吃
安海土笋冻,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特产,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5]安海土笋冻起源于泉州晋江市。安海土笋冻是经选料清洗、剪尾碾压、煮汤磨白、冷却结冻等工艺制作而成。安海土笋冻体型圆小略扁,色泽灰白相间,玲珑剔透。质地柔韧,富有弹性,味道甘冽鲜美,可配酱油、永春醋、甜辣酱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等佐料。[1][2][3]
嘉靖年间,倭寇入侵中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率兵抗倭与士兵发明安海土笋冻。清代周亮工所著《闽小记》有明确记载安海土笋冻。后经不断发展,截至2021年6月,安海镇西[ǎn]村有土笋冻经营户27家。每家作坊每日产土笋冻300盒至500盒,消耗土笋将近100公斤,年产值约2000万元人民币。[1]
2013年6月,安海土笋冻制作技艺入选晋江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6]2016年12月,安海土笋冻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颁奖暨展示品鉴会上获“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4]2018年3月,安海土笋冻入选第三批“福建十大渔业品牌”名单。[7]12月,安海土笋冻被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地方志编[zuǎn]办公室、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以及市档案局授予“福建地方特色产品”“泉州市乡村记忆名特产”称号。[8]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安海土笋冻”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5]

历史渊源

嘉靖年间,倭寇入侵中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率兵抗倭。因粮食紧缺,便下令捉滩涂上的跳跳鱼、小虾、小蟹、螺贝一起下锅煮汤,在滩涂上拖螃蟹的时候无意间捉到一种海蚯蚓,士兵将之单独放进锅里煮汤。在戚继光最后用餐时,只剩下冰冻成块的海蚯蚓,他只能拔剑取下一块品尝,没有想到味道比鱼、蟹更鲜美,从此土笋冻便流传开来。据《泉州历年大事年表》记载:“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正月,倭寇入泉州郡境涧埕、湖美等处杀男女而去。又至安平攻城3日不克,闻总兵戚继光兵,遂逃窜。”可知戚继光在公元1564年到过安海抗倭,因此其发明土笋冻有其历史依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