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历史悠久的部队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集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历史悠久的部队之一,现在的建制于1985年编成,原代号为35201部队,现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77200部队,隶属南部战区,军部驻地为云南省昆明市[1]
现任军长胡中强,政委余永洪[2][3]

历史沿革

1945年10月23日,晋冀鲁豫军区将所属太岳纵队编为第4纵队。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治委员,韩钧任副司令员,杨奇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0、第11、第12旅。其中,第11旅是由太岳纵队的决死第1旅为基础编成的。第4纵队组成后,随即出击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南段,在霍县(今霍州)、赵城(今属洪洞)、曲沃翼城地区作战。1946年3月,在曲沃地区整训。6~9月,为挫败国民党军第一、第二战区部队对晋南解放区的南北夹攻,第4纵队主力参加闻夏、同蒲、临浮等战役。11月~1947年1月,参加吕梁、汾孝等战役。3月,晋冀鲁豫军区决定由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新编第7团、第2军分区警卫团、第4军分区独立第1旅在山西省灵石地区组建太岳军区第22旅。4~5月,第4纵队及第22旅在晋南地区参加攻势作战。1947年7月,第4纵队及第22旅归陈(赓)谢(富治)集团指挥。8月下旬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先在潼关洛阳间往返作战,后转战伏牛山麓,开辟豫西根据地。11月,以第11旅第33团组建豫西第7军分区;第22旅列入第4纵队建制,其第64团调归豫西第1军分区指挥。1948年1月,第4纵队在河南省襄城、方城地区进行新式整军。3月参加洛阳战役。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仍归陈谢集团指挥。参加宛西、宛东战役豫东战役。11~12月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2月14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4纵队所属第11、第22旅和豫西地方武装一部及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0师一部,在河南省漯河地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李成芳任军长(后兼政治委员),雷荣天任政治委员,王启明任副军长兼参谋长,朱佩_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40、第41、第42师,共2.3万余人。4~5月,第14军参加渡江战役,作为第4兵团第二梯队过江。7月,随兵团归第四野战军指挥,参加湘赣战役。8月在江西省遂川地区整训,全军兵力增至3.1万余人。10~12月参加广东广西战役,后随兵团归回第二野战军建制。1950年1月在南宁作短期休整后,向云南进军。3月初,一部参加西昌战役。4月,第14军兼云南军区所属滇西卫戍区,部队执行剿匪作战、改造起义部队等任务。9月,第42师第126团、第125团第3营及[]重团参加进军西藏
1949年2月,第4纵队第11、第22旅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廖运周的第110师合编为解放军第十四军,第11、第22旅和第110师分别改编为第40、第41和第42师,军长李成芳,政委雷荣天,属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两广。1950年1月进军云南,并参加了西昌战役。尔后在滇西边境担任剿匪作战任务,并多次击退境外国民党军的进攻,保卫了云南西部边境西双版纳地区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