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观汉记-抖音百科
《东观汉记》是东汉时期官修本朝国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记事起于东汉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灵帝刘宏。[4]由东汉时期班固、刘珍、边韶、伏无忌、蔡邕先后主持带领众人编撰而成。编撰工作从汉明帝永平十五年[a](72年)班固编撰《世祖本纪》开始至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蔡邕[yōng]等人续修,历经七次编撰,历时一百余年。[1][5] 《东观汉记》在东汉编撰期间称为《汉记》,因其大部分编撰工作在南宫东观[b]进行,所以后世以其成书地称之为《东观汉记》。[1][4][5]据《 隋书·经籍志》记载《东观汉记》全书共一百四十三卷,但随着南朝宋范晔所撰《后汉书》的盛行,《东观汉记》逐渐散佚,在《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已剩一百二十七卷,至元末明初已完全散佚,现存清朝《 四库全书》辑本《东观汉记》仅为二十四卷。[1][5][3]目前,《东观汉记》基本以清朝《四库全书》辑本 为主,[1][3]后又有学者吴树平辑佚并校注的《东观汉记校注》一书。[6] 《东观汉记》在魏晋时期广为流传,与《史记》《汉书》并称为三史。[4]南朝宋史学家范晔[yè]的《后汉书》就是以《东观汉记》为蓝本创作,[1]清朝学者姚之骃称《东观汉记》是诸家《后汉书》的鼻祖。[7]《东观汉记》作为官方修撰的史书,它的史料价值是弥足珍贵的。[1][8] 书名
东汉时期修撰国史,历经多次,编撰期间还没有《东观汉记》之名,所修史书称为《汉记》。[1]其主要编撰工作都在西宫东观完成。[1]到了梁朝,刘昭注解《续汉志》称《汉记》为《东观书》。北魏时期,郦道元著作《水经注》,引用十二条《汉记》记载的内容并称《汉记》为《东观汉记》,从此后人都以《东观汉记》相称。[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