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豆激酶-抖音百科
纳豆激酶是(Nattokinase,简称NK)一种由枯草芽孢杆菌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这种激酶主要是在纳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活性物质。[1]纳豆激酶的分子量为27.7kDa,是一种单链多肽酶,由27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6]纳豆激酶具有半衰期长、特异性强、副作用小、可直接口服等优点。[7]纳豆激酶可以通过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从而发挥溶栓的效果。[8]纳豆激酶具有药效时间长,成本低,安全性高,因此纳豆激酶在作为新一代血栓药物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能,可以通过作为补充剂添加在药品中,用来溶栓或降血脂,还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9][10]纳豆激酶还具有降血压,抗菌抗氧化,预防癌症等多种有效的生理调节功能,因此纳豆激酶产品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1] 发现历史
纳豆起源于中国的秦汉时期,是传统的发酵食物,在唐朝时期传入日本,在日本饮食习惯影响下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纳豆,它被认为是日 本长寿的秘诀。纳豆类似于中国的发酵豆和豆豉,日本将纳豆主要作为营养食品,而中国将豆豉作为一种调味料。[1]1980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日本学者须见洋行发现纳豆发酵物能将血栓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就溶解掉1厘米,再经过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将培养皿中的血栓完全溶解掉了,相对于传统的溶栓物质,这个新的溶栓物质溶解的速度更快效果更好,由于物质是在纳豆中提取出来的的,故称之为纳豆激酶。[12][13] 分子结构
纳豆激酶成熟蛋白由275个氨基酸组成,是一种无二硫键单链多肽酶。[2]Nakamura(中村)在1992年利用鸟枪法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得到了纳豆激酶基因,并测定了纳豆激酶的核苷酸序列。[14]纳豆激酶的全长基因序列为1473bp,纳豆激酶蛋白N端的29个氨基酸残基是信号肽,第30-106个氨基酸残基是前肽,去掉信号肽的352个氨基酸组成的产物被称为纳豆激酶酶原。[2][5]纳豆激酶的3D结构图可以看出纳豆激酶由7个α-螺旋,9个β-折叠和2个Ga2+结合位点以及3个Trp(色氨酸)、12个Tyr(酪氨酸)和3个Phe(苯丙氨酸)组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