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大燮-抖音百科
汪大燮[xiè](1859年12月20日-1929年1月5日),原名尧俞,字伯棠(一作伯唐),出生于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外交官。汪大燮的父亲汪清冕,字子周。汪大燮从小过继给汪清澜为嗣子。[1][3] 光绪十五年(1889年)30岁的汪大燮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次年参加会试落榜。科举入仕不顺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捐纳内阁中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月,汪以内阁候补侍读身份,传补进署,任总理衙门章京。汪大燮被重用,有意升为俄国股章京。1900开始从事与外交有关的事务,先后于1905年担任清朝驻英公使,1907年曾到英国考察宪政,参与清末立宪。1912年担任驻日公使,1917年任职中国的外交总长,同年一度暂代国务总理。1918年参与有关巴黎和会的外交问题,次年参与策划五四运动。1922年复署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不及半月去职。参加过立宪运动以及保路运动。1920年10月担任红十字会会长,曾救灾抗灾成立国际救灾总会、组织华北救灾总会、京师公益联合会等。1921年曾创设平民大学。1928年奉军败退关外时,与王士珍、熊希龄等组织北京临时治安维持会。1929年1月5日病逝于北京。[1][3] 汪大燮一生好学,持身严谨,在清末是一个有眼光有见识的官僚;在北洋政府时,亦可算是一个颇具声望的人物,与孙宝琦、钱能训并称浙江三老。[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