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府

中国罗素研究第一人
1
4
张申府(1893年6月15日[1]-1986年6月20日[2]),原名[sōng]年,字申府,以字行,[1]是著名的哲学家、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之一。[3]长期从事哲学、逻辑学的研究和教学,对罗素数理逻辑爱因斯坦相对论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是最早的介绍者。[3]
张申府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河间府献县小垛庄一个书香之家,[1]早年参加革命工作,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曾参与创办《每周评论》,任《新青年》编委,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贡献。1920年在北京随李大钊同志筹组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建党活动。1921年在法国巴黎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共旅法、旅德支部的负责人之一,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退党。[3]
欧洲回国以后,张申府投身民主革命,宣传辩证唯物主义,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27年在宋庆龄、邓演达莫斯科宣言的影响下,在上海参与筹建中华革命党,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民族危亡之际,积极追随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后为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在抗日战争期间,拥护党的抗日主张,并在武汉、重庆等地积极从事抗日民主活动。1946年曾代表民盟参加旧政协。同年,国民党当局悍然撕毁旧政协决议,召开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拒绝参加,张申府同志和民盟领导人同中国共产党采取一致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申府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北京图书馆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热心于文献翻译和中外文图书的采访工作和研究,为图书馆事业做出了贡献。粉碎"四人帮"后,张申府同志任第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积极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祖国的四化建设和统一大业,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3]1986年6月20日,张申府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2]
张申府的主要著作收入《张申府文集》。[9]晚年接受美国学者舒衡哲采访时,他将自己的哲学思想概括为“实”“活”“中”三个字。[10]在其哲学的理论构造上,张申府建构了“新实学”,是明清实学(尤其是颜李学派)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发扬和开展,体现了他对中西马哲学传统的思想会通,具体展开为纯客观法、具体相对论论、辩证唯物论等理论建构,其理论旨趣是崇实戒虚,说实话、作实事、讲实学、重实干,在文化上以实为旨、辩证中西,审美上以“充实之渭美”为最高标准。[4]张申府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上个世纪的前半期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11]其生平出入于政治于学术之间,屡遭踬[bèi],学术成就遂为政治风云所掩,虽无暇著述,未成大书,然张申府首倡中西马三合流,“我所思兮,一切皆实”,在哲学界自成一家。[1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