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盗宝案

1928年,军阀孙殿英等在盗掘清东陵事件
清东陵盗宝案是指1928年,以军阀孙殿英为首的盗匪团伙蓄意在清东陵挖坟盗宝事件。乾隆裕陵以及慈禧定东陵在该事件中遭到盗掘。[1][2]
清末民初,时局动荡,清东陵守陵大臣监守自盗,直奉等军阀屡屡盗掠陵区。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接受改编后驻守在清东陵附近马伸桥,听闻奉军团长马福田欲盗掘清东陵,以剿匪为名开入陵区,击退马福田部,实施戒严。此后,他令部下谭温江和韩大保带领军队先后用炸药崩开裕陵和定东陵,将墓中大量随葬品洗劫一空。当年8月初,清逊帝溥仪获知清东陵被盗,怒而要求国民政府严惩盗犯。随着国内外舆论的发酵,国民政府迫于压力令时任京津卫戍总司令阎锡山负责查办此案,令国民政府委员刘人瑞率领调查组前往清东陵调查。与此同时,孙殿英四处行贿要员。1929年6月,清东陵盗宝案草草结束,孙殿英安然在阎锡山属下任职。且为了拉拢孙殿英,阎锡山听从其游说,释放了此前关押的盗宝要犯谭温江。[3][4][5]
史学家王子今认为,清东陵盗宝案是孙殿英有预谋的公然盗宝事件。[6]当代学者苏金星认为,清东陵盗宝案发生后,在中外舆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一度掩盖住了各系军阀抢夺地盘的丑闻,与此同时,围绕着珍宝归属,又展开了一系列流血的、不流血的,明的、暗的搏斗。[7]清东陵盗宝案使清东陵受到严重损坏,致使大量文物受损、流失;也加速了守陵人制度的消亡。[8][9]

案件背景

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依照“优待清室八项条件”规定,对清东陵等清朝陵寝负有保护义务。[3]位于河北遵化马兰峪的清东陵共埋葬有5个皇帝、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其中乾隆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建筑相对豪华,随葬品比较丰富。[10]彼时,时局动荡,清东陵附近土匪成群,活动猖[jué],常抢掠百姓。清东陵虽设有守陵大臣,驻守着八旗陵户,但守陵人已然断了皇粮,守陵大臣为避匪患常不在署,如毓彭等还经常串通内务府郎中盗窃、倒卖祭陵的金银器皿,如鼎式铜炉、铜仙鹤、铜鹿以及盛水的大铜缸等。陵户们则上行下效,也偷偷拆卸陵区建筑,将楠木梁架等予以变卖。而直系、奉系军阀也时常侵入陵区,将陵区古木在内的数十万株树木砍倒、变卖,充作军饷。[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