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鲁-抖音百科
张鲁,生卒年不详,字公祺(《后汉书》作公旗),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首领,天师道创立者张陵之孙,为天师道第三代天师,后世道徒尊奉其为系师。[1][2][3] 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张鲁担任益州牧刘焉的督义司马,率徒众攻取汉中郡(今陕西省汉中市),称师君。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继位。张鲁不满刘璋暗弱,不再听命。而后刘璋派兵数次进攻张鲁,但都被打败。张鲁后来又顺势袭取了巴郡(今重庆市和四川省部分区 域)。此后张鲁在自己的治地以“师君”自称,用天师道治政,社会安定,各地人民多乐迁往。朝廷难以讨平张鲁,于是任命他为镇民中郎将兼任汉宁郡(今陕西汉中市)太守,张鲁所建立的政权也因此得以在巴郡、汉中地区维持了近三十年。[1][2][4]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击溃了张鲁在阳平关的防线,张鲁为避战祸,逃往巴中地区,后降于曹操。曹操随后任命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 ,并将其带回中原地区居住。张鲁的五个儿子也都为列侯,其女嫁曹操之子曹宇为妻。张鲁去世后,谥号“原”,儿子张富袭承了他的爵位。[4][5]元武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张鲁被追封为“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6] 张鲁在割据巴汉地区期间,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在稳定社会局势的同时,也进一步传扬了五斗米道,为其发展为全国性宗教做了重要铺垫。[3][7][8]西晋史学家陈寿认为张鲁能在关键时刻降曹,避免了灭亡之祸而进入功臣行列是明智之举;[4]元初政治家郝经认为张鲁在能力不足时能够坦然投降,而不让百姓陷入战祸的行为,值得肯定;[9]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则认为张鲁传播“妖道”却能免于一死,是因为他割据一方而没有称王,有明哲保身的智慧。[10]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