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强

河北地质大学终身特聘教授
季强,男,1951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
季强于1976年在南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81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地质大学终身特聘教授,曾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联邦德国洪堡学者、国家“百千万跨世纪人才工程”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
季强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26篇,曾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第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奖。[1][2]2023年6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物·故事”栏目《破解鸟类起源之谜·季强》播出。[3]

人物经历

季强,男,博士,1951年10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苴镇街,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地层古生物专业,现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兰州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任务组副主席,联邦德国洪堡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跨世纪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青年科学家和政府津贴获得者,第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季强先后负责和参加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国家地理基金会等科研项目,一直致力于晚古生代地层牙形刺与晚中生代地层和古脊椎动物研究,特别是1995年以来先后发现了中华龙鸟神州龙、华夏颚龙、原始祖鸟尾羽鸟金凤鸟神州鸟吉祥鸟热河兽、毛兽、始祖兽中国袋兽中华古果、始花古果等珍稀化石,使热河生物群、鸟类起源、真兽类哺乳动物起源和被子植物起源等领域的研究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得到了国际科学界普遍承认和赞誉。目前主要承担国家科学技术部“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 973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西藏晚中生代生物群序列和海、陆相地层对比研究”和“中国不同相区泥盆-石炭系界线标准的建立与立典剖面研究”等项目。季强在国内外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专著6部,其中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14篇论文,曾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