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二十四节气之一
1
4
立夏(英文名:Start of Summer)[1],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与立春、立秋、立冬并称“四立”,代表季节的转换与过渡。[7]立夏视为气温升高的开端,即将告别春天,夏天开始,在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8]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为立夏时节[9],此时万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10][6]
大约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11]《历书》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这也是民间流传说法。[12][13]
立夏时节,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昼长夜短更加明显,气温回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移,这时期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江南正式进入雨季,但华北、西北等地区仅气温上升较快,降水不多,中国仅福州到南岭一线[b]以南地区如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真正的进入夏季,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才刚刚进入春季,此时期农事活动有农作物播种,通风降温排湿,防治病虫害,中耕锄草等。[6][14]其中,防治的病害有:番茄早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等,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茄子褐纹病、绵疫病豇豆锈病、根腐病等。防治的害虫有:小地老虎蚜虫菜青虫跳甲潜叶蝇等。中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据《二十四节气花信风》所载,立夏花讯为:一候芍药,二候玫瑰,三候康乃馨。[4]
立夏是中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气。各朝代、各地区风俗虽不一,但皆表达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尊崇,如有迎夏、称人、吃蛋、尝三鲜等等习俗。[4][7]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夏后,人的心阳会逐渐旺盛起来,此时留心守护阳气,着重健脾祛湿,养心气,守心神。[15][16]

节气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