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一种视觉艺术的形式
漫画(英文名:comic/cartoon/caricature, 日文名:まんが)是一种以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式简练的笔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和特征的艺术形式,以连续的图像序列和配文来讲述故事、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漫画通常使用连续的图像序列,将故事分解成一系列的场景和事件,通过视觉元素和配文来引导读者的阅读和理解[5][6]
中文的“漫画”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时期,但是当时使用的漫画一词,并不是指画,而是指随笔、散文一类的文章。1814年,日本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开始把汉字的“漫画”用于特定的画种。20世纪初,漫画一词又被引回到中国。1904年,上海警钟日报》在“时事漫画”的标题下,连载以讽刺清廷为主题的漫画,这个词开始见诸报章。1925年,中国早期漫画的奠基人丰子出版了《子恺漫画》,从此漫画一词在中国普遍应用。当时主要是指单幅漫画和四格漫画[6]
现代漫画以单幅页面为载体起步于欧洲,然后见之于报纸,并有了杂志、书籍等出版物。漫画随着欧洲移民进入美国,并随着报业的兴起和印刷技术的提高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漫画从欧美国家传入世界其他地区。中国和日本亚洲国家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现代漫画。外来的漫画与本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早期故事画相结合,诞生了各地区自己的现代漫画。中国、日本当时某些漫画杂志多用“笨拙”或“帕克”命名[6]
漫画的风格种类繁多,可按题材、受众、篇幅、用途、形式、色彩、地域和流派、内容、等进行分类[4],例如从形式上来分,可以分为单幅漫画、两格漫画、组画、多格连环漫画、大幅综合漫画以及其他形式的漫画[7][8]。具有代表性的漫画家有中国的张乐平[9]日本手冢治虫[2](Osamu Tezuka)、欧美的阿兰·摩尔(Alan Moore)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三毛流浪记》《新宝岛》和《守望者》等。随着数字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漫画的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许多优秀的漫画作品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和电视剧,进一步扩大了漫画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10]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