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头蚴

裂头科、迭宫属的曼氏迭宫绦虫幼虫
裂头蚴(学名:Sparganum mansoni),全名曼氏裂头蚴,[2]是裂头科、迭宫属的曼氏迭宫绦虫幼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可引起曼氏裂头蚴病。[3]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中国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作品《本草纲目》中就提到过裂头蚴。1882年,帕特里克·曼森在中国厦门对1具男性尸体进行尸检时发现了由迭宫属裂头蚴引起的第1例人体裂头蚴病例。[5]裂头蚴呈长带形,乳白色或淡黄色,大小(0.5~30)cm×(0.3~1)cm。头部膨大,末端钝圆,体前端无吸槽,电镜下顶端中央有一横向凹陷,凹陷周围体壁呈唇状突起。体不分节但具横皱褶,虫体活时伸缩和移动能力很强。[3]
裂头蚴病呈世界分布,多见于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中国是病例报道数最多的国家。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引起中上腹不适、轻微疼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经驱虫后即消失;裂头蚴感染潜伏期长短不一,从几天到数年不等,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为皮下裂头蚴病、眼裂头蚴病、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脑脊髓裂头蚴病、内脏裂头蚴病。[3]人体感染裂头蚴的途径有2类,即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误食裂头蚴或原尾蚴。[6]
曼氏裂头蚴病主要靠从局部检出虫体来诊断,可采用CT、磁共振成像(MRI)等进行辅助检查,亦可用裂头蚴抗原进行免疫辅助诊断。裂头蚴病的治疗视虫体的多少和寄生部位而定,手术既可诊断又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不能手术去除的虫体,可向硬结内注射40%酒精普鲁卡因以杀死裂头蚴。[3]

历史